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品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
26
2022.11

作者:

【公司人写公司人】田探:“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田探老师

        陕西汉中人,公司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获史学博士学位(思想史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政治思想史。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一部。

        现担任“文明经典”系列课程教师。



“文明经典”课的意义在哪里?

学业与员工活动如何兼得?

社恐?恋爱困难?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面对我们的发问,田老师娓娓道来......



——1——

“双向奔赴”的“文明经典”课程

————

“文明经典”作为公司刚开设一年的特色课程,一路走来褒扬与争议并存。面对争议,任教该课程的田探老师认为:文明经典课程开设时间短,员工、老师和学校之间还在相互磨合,出现各种声音很正常。田老师指出,要让员工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当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否则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门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理解往往不同:于员工而言,通常关心课程的分数;于老师而言,则侧重“如何把这门课上好”。对于这个问题,田老师表示,“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也在不断取舍。同学听得认真时,我就深入一些;很多同学低下头时,我就立马放弃深入的内容,换成大家有经历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讲课的主体是老师,对象是员工,倘若老师讲得很开心,员工却没有收获,这堂课是失败的;唯有“双向奔赴”,课堂才会更好。

要做到“双向奔赴”,除了老师个性化的授课,同学的努力也很重要。不少同学将“文明经典”课戏称为“文盲经典”,抱怨“文章看不懂,读书报告写不出”。面对同学们的疑惑,田老师认为,文明经典课程的“难”有两个方面。其一,大学与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高中往往是老师催着你学习,到了大学,老师只是辅助,更主要的是员工自主学习,自己去看书。遇到不懂的要么问老师,要么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这个过程是自己锻炼出来的。”其二,“文明经典”的文本难。“文明经典通常是中西方的文化核心,本身的理解就不容易,就算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刚刚接触也会很难”。

对于文明经典的“难”,田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同学们可以量力而行,如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完成了本专业的课程,当然可以泡在图书馆进行专业研究;如果没有,可以先放下看不懂的部分,先往后看。”除此之外,田老师还认为,文明经典不一定读一次就要懂,它需要常读常新。“我不指望在48学时内让你们完全掌握文明经典,更重要的是要让你们知道经典,提升视野,拓展见识,和经典握手,如果有幸能交朋友,以后还能拿过来看看。”

“很多人把老师比作匠人,辛勤培养花朵;而我认为我们只是埋下一颗种子,开花结果是以后的事,开花结果需要有合适的温度、适宜的土壤,更重要的是种子自身的力量,能否破土而出。

“文明经典”课程正是那一粒种子,种子撒下了,能否破土而出,见到熹微晨光,除了适宜的外界环境——老师的引导,关键在于种子自身的力量——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双向奔赴”的课堂,老师和同学齐头并进,“文明经典”才能越办越好。



——2——

“+”世界

————

在大学里,自主学习应当成为习惯,自己读书,查阅资料,提升自我。与此同时,实践也是大员工活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应当如何平衡“学习”与“实践”呢?


谈到“学习与实践”,田探老师表示,二者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实践的含义多样”,同样,学习也不局限于在学校的经历。田老师谈到,“实践无处不在,与老师的交流、小组的讨论,都是实践的表现形式。”的确,实践并不是一种标签,生活即是实践,任何有自己参与的地方,都是个人奋斗的记号。“像大一新生,目前是以专业学习为主,兼顾实践活动,不能舍本逐末”。分清主次任务的重要性,把握好每一件事的“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每位大员工的必备技能。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学习”与“实践”的真实演绎。

如果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对目前的专业不感兴趣怎么办?田老师表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正常。大学的容纳性强,有底线而无上限,你可以自由地作出你是否要继续进行该专业学习的选择。”在他看来,员工是成年人,理应“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社会尊重每一个选择,在现有的资源中作出最优化决定,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据悉,学校每年对图书馆投入很大,以此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切不可入宝山却空手而归啊。”他笑道。

提及游戏成瘾的问题,田老师笑谈,“我高中的时候会玩一点,到了大学不打游戏,对游戏不感兴趣。”他认为,适度的游戏可以带来放松,但若嗜游戏成瘾,就成了精神堕落和意志消沉,切不可取。理智地判断和取舍,是使人受益终生的宝藏。

所以,学会“调整心态,选择视角”,大学可以成为一个“+”平台,为所有人提供创造未来的可能。



——3——

社恐的“大员工存指南”

————

虽说“实践”形式多多,但在大员工活中,最常见的无非是员工工作,社团活动,小组展示等等。然而,对于“社恐”的大员工而言,这些“实践”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有时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对此,田老师也给出了专属于社恐的“大员工存指南”。


面试碰壁?不必灰心。面试无疑是社恐在人生中的必经关卡。“面试是展示个人的一个极好方式。笔试的成绩可以体现这个人的才华与运气,面试的表现却可以展现出这个人的内涵与修养。腹有诗书的气质、逻辑清晰的谈吐,这些是可以从面试表现中直接体现的。”或许大家会在面试过程中碰壁,但是不要放弃,你仍然有无数的渠道和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田老师所说“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生的事情”,人生路漫漫,何必拘于眼前的失败,而忽视充满可能的未来呢?

不善社交?锻炼有方。戏言到“社恐在大学无法生存”,田老师认为,“让原本内向的人强做外向,让外向者强做内向,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同时,田老师也给出了两个锻炼社交能力的方法。

一是渐进。如果本人不善于交友,可以以舍友为起点,朝夕相处,自然有许多交流的机会。一段时间过后,或许会增加你的自信,让你有底气对陌生人迈出第一步,说出第一句“你好”。

二是“找虐”。可以在课后主动向老师提问。如果得到了解答,那便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如果被拒绝,那就坚持提问,在一次次拒绝的磨炼下,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会更加坚强。

“人生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性格不能决定你的全部。”



——4——

如果有爱,请大胆去爱

————

除了社恐,当代大员工还面临着“恋爱困难”综合征。


“爱惜自己,大胆去爱。”被问及对“恋爱困难”的大员工的建议,他思索片刻,抬起头,认真、郑重地说出这八个字。“没有尊严是没有爱的,”他说,“任何爱,同学之间的,亲人之间的,男女之间的,都是要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在哪?我认为就是自尊。”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而这已与爱的初衷背道而驰。“我认为,爱情是大员工的必修课。你必须学会该如何去爱,如何去找到你在爱情中的位置,如何去处理你与爱人、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他顿了顿,似是思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这是需要你去亲身实践学习的。”

钢琴声在嘈杂的食堂里流淌,与周围的交谈声、餐具的碰撞声、笑声和着,一派奇妙的安定温馨的氛围。

“我是个无趣的人,”他笑着说,“我不会浪漫啊,我和我夫人之间很平淡,连吵架都没有,就是顺其自然。”没有炫耀的语气,没有美化的语言,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叙述中,就已经盛满了爱意。哪有什么有趣无趣呢,爱就是爱,每个人都值得被爱,才不管你有趣还是无趣呢。十八九岁的年纪啊,最是美丽,大胆去爱就好啦。但记住,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5——

“我们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值得探讨的”

——来自“文明经典”的发问

————


文科无用?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请少一些文科矮化!


现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在田探老师看来,也许是一种以金钱地位为导向的价值。在这种导向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为利益,人对于未来的畅想也变成我还能赚多少钱,我能爬到一个怎样的地位。失去了梦想,失去了未来,失去了作为人所必需的浪漫。

“如果大员工到大学里面都关心哪项专业赚钱,那我想,一个民族的未来也就在这样的想法中逝去了。“

田老师也会想拥有更好的生活,应该说任何人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面临如何生存如何更好地生存的问题。但是,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一切幻想,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编、炒股、经商的行列当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就像我们从小被教育的那样,金钱不是一切。我们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还是禁不住诱惑。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社会在当今的价值评判标准相对单一,许多时候人们只能看见外在的金钱和地位。你也许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你如果不去工作,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那么在你真正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之前,你就是在不务正业;你也许小学肄业,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大老板,那没人会在你面前嘲笑你的学历,尽管他们可能觉得你低俗,但是这并不妨害他们阿谀奉承。这样单一的评判,让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整个社会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且短视。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无法回答,田老师也无法回答。“我们开办文明经典,其实就是想给大家开开眼界,让你们不至于关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多走走,多看看,你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的。我们文明经典能做的,只有给你们一把钥匙,门外的世界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




“年少时仓皇走过的道路,在今日回头看去,应该是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了。”

星燧贸迁以后,

再回首,

应是只见田老师侃侃而谈,

不再见青春的迷茫愁绪了。

窗外,阳光正好;

我们,年华正好。





本文系公司2022级《大学语文》课

“公司人写公司人”系列作品

总策划:噗噗老师

责编:王艺霏 胡艳娜

选题:李雅琪、叶绍仪、刘天敕、魏子怡、陈奕霏、高钦鹏

采访:李雅琪、叶绍仪

照片拍摄:刘天敕

文章写作:李雅琪、叶绍仪、刘天敕、魏子怡、陈奕霏

后期修改:李雅琪、叶绍仪

推文排版:高钦鹏、叶绍仪